紫花苜蓿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直根系,主根发达,入土深3-6m,最深可达10m,根颈粗大,侧根着生很多根瘤。茎直立或斜生,高60-110cm,多分枝。羽状三出复叶,托叶狭披针形。短总状花序,紫色或蓝紫色。荚果螺旋形,黑褐色,内含2-8粒种子。种子细小,肾形,黄褐色,千粒重2.3g。
紫花苜蓿喜温暖、半干旱气候,生长最适温度25℃左右,耐寒性很强,成长植株能耐-20℃的低温。由于根系深,抗旱性强,在年降水量300-800mm的地带均能生长。紫花苜蓿对土壤要求不严,以排水良好、土层深厚、富含钙质土壤上生长最好。略能耐盐碱,不耐酸,以土壤pH6~8为宜。生长期内最忌积水。紫花苜蓿为异花授粉植物,开花期高温、多雨会影响传粉受精,降低结实率。
栽培管理技术
紫花苜蓿春季和秋季都可播种,春季墒情好时可早春播种;要保证苜蓿安全越冬,秋季最晚播种时间最好在0℃低温出现前一个月;北方特别干旱地区雨季播种效果最好。苜蓿种子细小,播前需精细整地,并保持土壤水分,在贫瘠土壤施农家肥及磷肥做底肥,以利根瘤形成。一般情况下每亩地播种1.5-2.0公斤,土壤条件不好时可加大到2.5公斤/亩,条播行距为15-30厘米,在壤土上播种深度为5-12毫米,而在沙性土壤上可将播种深度增加到25毫米。
苜蓿很少施氮肥。除磷钾肥外,苜蓿对硫的需求量较大,每两年每亩地可施1.7-3.4公斤的硫酸盐。苜蓿耗水量大,在干旱季节,灌溉可提高产量。早春灌溉和每次刈割后灌溉,可显著提高产量。收获时间:现蕾中期至末期苜蓿的产量、质量和营养物质贮藏量都比较高,因此是刈割的最佳时间。
留茬高度:机械收割时的留茬高度为5-8厘米,人工收获时的留茬高度一般为5厘米。秋季最后一次刈割要适当增加刈割高度,以利越冬。
干草调制:调制干草控制水份含量是关键。水份含量过高时打捆,苜蓿易霉烂,水份过低,苜蓿叶片易脱落,干草质量明显下降。
品 种 介 绍
对苜蓿生产者来讲,选择合适的苜蓿品种是影响生产效益的关键,在我国不同地区选择苜蓿品种的规律大致如下:内蒙古高原区、东北北部和新疆北部地区,以秋眠级1~3级的品种为主;黄淮海地区和黄土高原温暖半干旱区及东北地区南部和新疆南部,以秋眠级4~5级的品种为主;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,以秋眠级6~10级的苜蓿为主。
